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惠州市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及《惠州市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23:19:06  浏览:90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惠州市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及《惠州市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


印发《惠州市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及《惠州市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惠府〔2008〕10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和《惠州市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业经十届6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九月八日


惠州市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决策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证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受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决策时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行政决策应当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的原则。
第四条 行政决策分为一般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决策。一般行政决策实行主管领导个人决定的决策方式;重大行政决策实行集体决定的决策方式。
第五条 下列事项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确定或调整。
(二)年度或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或调整。
(三)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的确定或调整,以及重大项目资金的安排。
(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业、农业、电子信息业、环保、商贸、旅游、科教文卫、城建等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或调整。
(五)土地、矿产、河砂、水等有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区域性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
(七)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类专业规划的确定或调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规划或重要街区、路段的改造规划以及城市公共管理职能的确定或调整。
(八)环境功能区划和自然保护区域的确定,对影响环境和危及人身安全的特定物品或动物采取的禁止或限制性措施。
(九)为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采取的辖区范围内长期限制措施。
(十)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
(十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的定价和调价。
(十二)重大社会保障、福利措施的制定。
(十三)重大人事任免决定。
(十四)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十五)其他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 是否列为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由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审定。
第七条 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把决策前的调查研究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先调研后决策。所有决策调研都要形成调研报告。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参加调研,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汇集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决策研究力量,共同搞好调查研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课题,经政府研究,可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进行,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八条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咨询论证。
第九条 建立重大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第十条 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决策后评估机制和纠错改正机制。及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根据跟踪反馈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重大决策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
(一)意向征集。由政府办公室根据政府领导意见,对上级机关工作要求、职能部门工作意见、下级机关工作建议和社会各方面、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和研究,形成决策意向信息。经政府主要领导核准,或经一定范围内酝酿,确定决策意向。
(二)调查研究。决策意向确定后,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专家成立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咨询论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就决策事项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形成《决策咨询专家意见书》。
(四)征求意见。根据决策事项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一般要征求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有的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有的还要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外地相关单位的意见。征求意见可采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论证会、听证会、在新闻媒体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发征求意见函等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形式进行。主办单位根据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予以说明。说明材料中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实施该方案的必要性、合法性或合理性、可行性;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对方案的主要意见和意见的采纳情况;方案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说明材料要及时向相关方面反馈。
(五)公示和听证。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在决策前进行公示或听证。公示和听证情况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六)法律审查。重大决策出台前,须先由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主要审查各项决策是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与现行政策规定相协调,是否符合国际惯例,是否存在其他不适当的问题。法律审查通过后方可提交政府决策。
(七)试点试行。对涉及面较广、试验性较强的决策措施,应在局部范围内先行试点,以检验决策的可行性,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实施。对具有较强前瞻性的重大改革措施,一般应先试行,经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正后,再正式决策实施。
(八)形成决议。政府单独作出的决策,需经过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党委、政府联合作出的重大决策,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研究后,提交党委常委会议或全委会议研究决定。
(九)决策结果公开。对重大事项作出的决策,应当按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上述(一)、(二)、(三)、(四)、(六)、(八)、(九)项为必经程序,(五)、(七)项视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 对本规定第五条所列重大事项中属特别重大的事项,须由政府采取通报情况会等形式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意见,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需向党委报告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经党委审定后,由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依法应由人大审议决定的,还应当提出议案,报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发生重大紧急事项、突发性重大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作出妥善处理。
第十四条 加强决策的执行监督,保证政府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一)建立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政府作出的各项决策,政府办公室要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提出明确要求,将责任落实到政府分管领导、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明确工作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可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报告制度。执行责任人要定期向决策机关报告工作情况。半年和年终政府相关部门应向政府分别写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专题报告。阶段性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应根据工作安排和完成情况及时报告。要建立经常性的社会通报制度,凡经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作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其阶段性工作成果和整项工作完成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决策执行责任人要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决策目标的实施。政府督查办和目标管理考核部门要加强对决策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其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按决策目标管理权限,及时向本级政府汇报,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发出限期整改督办责任书,督促执行责任人抓好落实。
(四)建立健全执行责任协调机制。对全局性工作和重大决策,可成立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在主管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协调。对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综合性工作和决策目标,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牵头部门搞好协调。对主要由某一个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决策目标,执行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机制。
(五)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政府及其各部门要主动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监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结合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六)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做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惠州市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决策责任,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受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中具有决策权的工作人员,对其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因决策错误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条 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责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决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因决策过错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产生恶劣影响的,应当追究决策过错责任:
(一)决策人未按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
(二)决策人超越法定职权实施决策的;
(三)决策人明知决策错误,未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的;
(四)决策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实施决策的;
(五)对应由本人作出的决策进行推诿或者拖延,不作决策的。
第五条 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责令改正;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给予通报批评;
(四)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
(五)给予行政处分;
(六)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根据过错情况单处或者并处。
第六条 决策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七条 承办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决策过错后果发生的,负直接责任;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决策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八条 审核人改变承办部门负责人的正确意见,导致主要领导发生决策过错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审核人未经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决策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九条 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或者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决策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条 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违规指令、干预,导致决策过错后果发生的,指令、干预的领导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集体研究决定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决策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承办人,一般指具体办理决策事项的部门主要领导或部门内设机构的具体办理人员;审核人,一般指行政机关主抓决策事项的负责人;批准人,一般指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及有批准权的主管领导。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审核权、批准权的,具体行使审核权、批准权的人员,视为审核人、批准人。
第十三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决策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第十四条 对于情节轻微,造成损害后果较小的一般过错的直接责任者,责令改正或者给予通报批评;并可以责令负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做出检查。
第十五条 对于情节严重,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严重过错的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直至降级处分,并给予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第十六条 对于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特别严重过错的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上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第十七条 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决定。对下一级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人员的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由监察机关负责。
第十八条 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关经调查,对过错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做出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决定;对事实不清或者无过错的,不予追究。决策责任追究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做出,并送达责任人和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对检查、执法监督机关要求调查或者上级机关指令、责令调查的,应当将结果报送该机关。
第十九条 责任人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在调查、处理中应当听取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条 责任人对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及其上一级机关或者同级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申诉受理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做出回复。
第二十一条 对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应当向上一级主管机关、同级监察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西藏自治区公路路产保护奖惩办法》的决定

西藏自治区人大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西藏自治区公路路产保护奖惩办法》的决定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8日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通过)


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废止1979年11月12日颁布实施的《西藏自治区公路路产保护奖惩办法》。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1997年9月18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告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告  
荆政发〔2008〕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荆州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十日

  

            荆州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保障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湖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和国家其他有关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政

策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

  (一)社会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三)社会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四)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五)社会医疗保险根据参保职工不同医疗需求,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条 职工社会医疗保险以县为统筹单位。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市与县(含县级市,下同)实行分级管理。荆州区、沙市区与市直单位(以下简称市区)实行统一管理,医疗保险基金分开核算。

  第四条 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保障离休干部医疗待遇不变。六级以上(含六级)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帐管理。

  第五条 市、县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本地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拨付和营运等业务工作。

  第六条 医疗保险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社会医疗保险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职工医疗保险的具体规定和制度;

  (二)编制职工医疗保险的发展规划;

  (三)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施监督和管理;

  (四)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定点资格的审查;

  (五)负责监督、检查医疗保险政策、制度的执行;会同有关部门对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职工医疗保险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六)会同物价、卫生、药监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收费标准及医疗技术服务质量。

  第七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营运和管理;

  (二)负责参保单位或个人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确认;

  (三)编制医疗保险基金的预决算;

  (四)受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有关医疗保险的查询事宜;

  (五)提出改进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六)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确认和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签订,并对其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预算解决,不得从基金中提取。

               第二章 参保范围



  第九条 本市城镇范围内所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和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人员(以下称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统一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如今后国家出台新政策,则按国家新政策调整执行。其他用人单位,如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20%的,可按本办法的规定由单位集中为职工申请办理补充医疗保险。

  第十一条 灵活就业人员统一参加住院医疗保险。具体参保办法按统筹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规定执行。困难企事业单位无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由困难企事业单位提出申请,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可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参保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一)市区参保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7%的缴费率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各县参保单位缴费率由各地在全面调查、认真测算、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

  (二)职工工资总额按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口径计算。单位职工平均工资高于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单位职

工平均工资低于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三)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收入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缴费部分由参保单位缴纳;

  (四)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缴费标准根据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十三条 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其缴费标准按每人每年456元(每人每月38元)缴纳,经确认的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仍按荆政办发〔2006〕42号文规定的每人每年缴纳360元标准执行。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有调整的,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在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4%缴纳。

  第十五条 参保单位缴费来源及列支渠道:

  (一)国家公务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在预算中足额安排;

  (二)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应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由同级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补助;

  (三)单位职工医疗保险费列支渠道:行政单位列“经常性支出”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事业单位列“事业支出”的“社会保障费”(专职从事经营活动的职工缴费列“经营支出”);企业在职职工列“应付福利费”;

  (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十六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和以单位为整体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缴费实行按月缴纳,以个人形式参加的住院医疗保险缴费实行按年缴纳。参保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第十七条 参保单位暂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应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并办理缓缴手续后方可缓缴。缓缴期最长为3个月。参保单位或个人不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或在批准的缓缴期满后仍不缴纳的,医疗保险主管部门除责令其补缴外,可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医疗保险基金。

  第十八条 职工退休、市内调动、调离本市、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死亡等,参保单位应在30日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企业撤销、合并、兼并、转让、租赁、承包时,接收或继续经营者必须承担其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险责任,及时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破产企业在清算财产时,应按照《企业破产法》及有关规定,在优先偿付拖欠的职工工资的同时,补足欠缴的社会医疗保险费,并为退休人员按照上年度退休人员平均医疗费的标准缴足10年的社会医疗保险费。



       第四章 个人医疗帐户与社会统筹基金的建立



  第二十条 职工个人医疗帐户和社会统筹基金的划分:

  (一)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包括参保单位为退休人员个人缴费部分)划入职工个人帐户,参保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帐户,其中: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职工按参保单位为其缴纳基金的20%划入,36-45周岁(含45周岁)

的职工按25%划入,46周岁以上的按30%划入,退休人员和男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女55

周岁以上(含55周岁)的人员(以下称退休人员,下同)按50%划入;

  (二)补充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划入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划入基础上,按用人单位增加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的30%划入个人帐户;

  (三)住院医疗保险不建立个人医疗帐户,所缴基金全部记入社会统筹基金;

  (四)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参保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以外的部分,全部记入社会统筹基金;

  (五)职工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以上年度12月31日核定为准,当年内其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不作变动,个人帐户资金按参保单位缴费进度按时划入。

  第二十一条 个人医疗帐户的本金和利息为个人所有,只能用于医疗支出,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职工工作调动,个人医疗帐户随人转移。

  第二十二条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计息办法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计息办法执行。

            第五章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由个人帐户支付,个人帐户使用完后由本人自付。住院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发生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参保职工患有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的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放疗、化疗)、器官移植(门诊抗排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等5种特殊慢性病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参保职工个人帐户资金使用完后,由统筹基金报销80%,个人自付20%;只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职工,直接由统筹基金报销80%,个人自付20%。国家公务员患有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脑血管意外(恢复期1年)、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结核病、脑萎缩、帕金森氏病等13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所发生的基本医疗用药费用由统筹基金报销80%,个人自付20%,具体规定按《荆州市国家公务员特殊慢性病门诊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参保职工住院医治属于社会医疗保险住院病种目录所列疾病的基本医疗费,按下列办法支付:

  (一)设立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基本医疗费起付线,费用由个人自付。起付线标准为:三级医院在职职工600元,退休人员500元。二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在三级医院标准上降低50元,

一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在三级医院标准上降低100元。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医院住院不设起付

线;

  (二)参保职工住院医疗费超过住院起付线以上的基本医疗费用,实行“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进行报销:其中住院基本医疗费用累计在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的,在职职

工个人自付10%,统筹基金支付90%,退休人员个人自付5%,统筹基金支付95%;住院基本医

疗费用累计在10000元以上的,在职职工个人自付5%,统筹基金支付95%,退休人员个人自付

2.5%,统筹基金支付97.5%;

(三)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每年支付基本医疗费最高限额为30000元(含

统筹基金累计支付门诊的费用)。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五条 参保职工住院时需进行磁共振(MRI)、CT、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特殊检查、治疗和用药的,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经批准转外地诊治以及异地居住、探亲等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在外就医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伤、生育所致的医疗费用按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参保职工因违法犯罪、酗酒、故意自伤自残(精神病患者除外)、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所致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九条 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一)实行大额医疗保险制度,对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部分,通过建立大额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具体办法按统筹地区大额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二)国家公务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补助政策,具体办法按统筹地区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执行;

  (三)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具体办法按统筹地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四)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第三十条 低收入家庭和生活困难的职工因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而影响基本生活时,由职工所在单位适当给予补助。



             第六章 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 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除享受本办法第五章规定的基本医疗待遇外,

还享受下列基本医疗待遇:

  (一)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医疗费封顶限额在基本医疗保险封顶限额基础上提高15万元;



  (二)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职工的个人帐户资金用完后,当年再次发生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按年度计算,在职职工个人自付部分超过400元的,其超

过部分个人自付50%,统筹基金支付50%;退休人员个人自付部分超过300元的,其超过部分

个人自付40%,统筹基金支付60%。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帐户资金用完后,发生急性脑

血管病(恢复期1年)治疗的基本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自付20%;

  (三)适当提高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报销比例。具体办法按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实行单独核算。补充医疗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医疗保险主管部门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筹资比例及医疗待遇提出调整意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七章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规定



  第三十三条 特殊检查是指应用χ-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磁共振成像装

置(MRI)、心脏及血管造影χ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

SPECT)、彩色多普勒仪以及其他被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认定纳入大型仪器的检查项目。

  第三十四条 参保职工门诊进行特殊检查所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待遇执行。其中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进行门诊特殊检查应先由定点医院诊治医师提出申请、临床科主任签字、医院医保科审核、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后进行,急诊可先行检查,三日内补办手续。其费用先由职工现金垫付,治疗终结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第三十五条 参保职工住院时进行特殊检查的,应经诊治医生提出申请、临床科主任签字、医院医保科同意后进行,并直接使用医保卡结算。所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自付15%。

  第三十六条 参保职工门诊发生的特殊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门诊医疗待遇和管理办法执行。住院发生的特殊治疗费用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应用立体定向放射装置(γ-刀、χ-刀)治疗、腔镜手术费,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

、人工晶体、血管支架等体内置换人工器官、体内放置材料的费用,心脏激光打孔、快中子

治疗、抗肿瘤生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的费用和临床必须使用、单价在500元以上的一次性耗

材,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自付40%;补充医疗保

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自付15%。上述治疗期间的其他基本医疗费用按基本医

疗保险政策执行;

  (二)进行器官、组织移植(包括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取得器官源、组织源所发生的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进行器官、组织移植过程中的基本医疗费用

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三)参保职工因病情需进行特殊治疗的,应经诊治医师提出申请、医院医保科审核同意后进行,并使用医保卡结算费用。

  第三十七条 参保职工门诊使用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乙类目录”的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门诊医疗待遇和管理办法执行。住院使用“乙类目录”中的药品应经诊治医师提出申请、医院医保科同意后进行,所发生的基本医

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补充医

疗保险参保职工由统筹基金支付85%,个人自付15%,并使用医保卡结算。

  第三十八条 门诊紧急抢救需使用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外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门诊医疗待遇执行。参保职工住院紧急抢救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药品,按“乙类目录”规定的报销待遇执行,并使用医保卡结算。临床科室应在使用后三日内将使用的药品及费用情况报本院医保科登记备案。

  第三十九条 参保职工所发生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的费用不作为本人年医疗费累计,但纳入本人年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累计额。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发生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用药的门诊费用不冲抵个人帐户及自付段。超过统筹基金支付最高封顶限额以上的费用,统筹基金不再支付。

  第四十条 今后国家规定的应纳入特殊检查、治疗的诊疗项目,其个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分担比例另行确定后执行。

  第四十一条 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应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检查、治疗的医用仪器进行审核登记,并限定使用。

  (一)定点医疗机构应向医疗保险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特殊检查、治疗设备的购置价格、临床适应症及疗效、物价收费标准等材料,由医疗保险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统筹确认

后,为参保职工提供服务,并使用医保卡结算费用。未经医疗保险主管部门确认的特殊检查

、治疗仪器,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二)定点医疗机构其它经物价部门批准可单独收费的治疗仪器,应向医疗保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医疗保险主管部门确认,并提出具体管理办法后为参保职工提供服务。



              第八章 医疗管理



  第四十二条 参保职工凭《荆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证》(简称“保险证”)、《荆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卡》(简称“保险卡”)、《荆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专用门诊病历》(简称“专用病历”)(以下统称“三证”)就诊。职工个人医疗帐户资金记载于医保卡内。

  第四十三条 参保职工门诊使用个人帐户时,可以在任何一家取得社会医疗保险服务资格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购药,也可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并使用医保卡结算基本医疗费用。其中企事业单位医务所(室)仅限服务本单位职工。

  第四十四条 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实行定点医疗制度。按照就近择优的原则,参保单位或者个人从各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1—2家作为住院定点医院,其中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及以下医院一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经申请批准后可同时作为本单位职工的定点医院。

  第四十五条 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帐户使用完后的门诊诊治,应在本人所属的定点医院就诊,因病情需要,可持“三证”到取得职工医疗保险服务资格的专科医院或中医医院诊治。

  第四十六条 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用完后,当年再次发生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先由本人现金垫付,其后凭“三证”、医保专用收据由参保单位集中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审核报销。参保职工门诊特殊慢性病应持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疾病诊断证明、相关原始病情资料和单位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先行办理登记审批手续,其发生的费用按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七条 参保职工不得指定医生开药,不得要求医生超规定开药,临床医师不得开“搭车方、大处方、人情方”。原则上门诊用药量为:急性病3—5日量,慢性病7—10日量,因病情需超量用药的需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同一疾病三日内反复就诊、重复给药发生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四十八条 参保职工患有《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种目录》所列的疾病,凭“三证”和单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证明或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到本人所属的定点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参保职工患有《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种目录》未列入的疾病,因病情严重确需住院治疗的,经定点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后可由统筹基金支付,并使用医保卡结算费用。

  第四十九条 参保职工入院后,病区护理部应首先检查就医职工保险证,人

证一致的将保险证放病区护理部保管,人证不一致的应及时通知本院医保科,由医保科通知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处理。

  第五十条 参保职工患有需到专科医院或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疾病,凭“三证”和单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证明或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直接到专科或中医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第五十一条 参保职工出院带药量一般不超过7天,慢性病不超过15天,如因病情需要增加出院带药量的,需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

  第五十二条 参保职工急诊不能赴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并于次日报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原则上入院后三日内转院到定点医疗机构,三日内因病情不能转院的,应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否则其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第五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须执行住院病人付费一日清单制度,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布在收费处醒目位置。



             第九章 在外就医规定



  第五十四条 在外就医的情形包括因公出差、异地居住、法定假期在外、探亲期间在外因急诊入院,单位派驻异地工作因病入院和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的转诊转院等其他情形。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因公出差因急诊入院、单位派驻异地工作因病入院在外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按市内医疗保险政策执行,其他情形在外就医所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个人先自付10%后再按市内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第五十五条 参保人员在外因急诊治疗的,应就近到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诊治。参保人员回本市后应凭“三证”、单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证明和就医有效票据10日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第五十六条 转诊、转院:因本市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需转市外的,应先由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组织院内或院外会诊,经医院医务科和医保科审核,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后办理转院手续。未经批准自行转外地诊治所发生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五十七条 在外就医所发生的费用在审核报销时需出具“三证”、门诊病历(含检查单、处方)或出院小结、医嘱、住院费用清单、有效票据等。

  第五十八条 在外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审核报销时必须符合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不属于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章 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范围



  第五十九条 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诊疗项目:

  (一)服务项目类。

  1.挂号费、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

  2.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

务费。

  (二)非疾病治疗项目类。

  1.各种美容、健康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

  3.各种健康体检。

  4.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5.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

  (三)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电子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

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

  2.眼镜、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

  3.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

  4.省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四)治疗项目类。

  1.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

  2.除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移植。

  3.近视眼矫形术。

  4.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辅助性治疗项目。

  (五)其他。

  1.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

  2.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

  第六十条 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

  (一)就(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

  (二)空调费、电视费、电话费、食品保温费、电炉费、微波炉费、电冰箱费及损坏公物赔偿费;

  (三)陪护费、护士费、洗理费、门诊煎药费;

  (四)膳食费;

  (五)文娱活动费以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务费用。

  第六十一条 出国和赴港、澳、台地区(含公派人员)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

  第六十二条 住院病人不遵医嘱拒不出院,自医院开出出院通知单后的一切费用,挂名住院或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医疗费用。

  第六十三条 跨年度一个月内未报销的医疗费用,“三证”遗失后未挂失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六十四条 治疗期间与患者病情无关的药品、检查、治疗费,门诊处方与诊断不符的药品费。

  第六十五条 未经物价和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自定项目、新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自制制剂,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国家定价的药品,超出规定零售价格收取的费用;其他药品超出规定加成率收取的费用。

  第六十六条 其他不属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服务与费用结算



  第六十七条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资格审查和确认制度。由医疗保险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办法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十八条 参保职工使用个人帐户时,可以在所在统筹地区获得职工医疗保险服务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

  第六十九条 参保职工凭医疗保险证件就医。属个人帐户支付的费用以及统筹基金支付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实行记帐支付,其他医疗费用实行现金支付。

  第七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坚持“因病施治、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可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每年年底提出更换定点医疗机构的要求,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七十一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按实际医疗费用偿付。对住院医疗费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和当年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执行。

  第七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应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要单独建帐,并按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

  第七十三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检查和审查,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有义务提供审核医疗费用所需的有关诊治资料及帐目清单。

  第七十四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与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第七十五条 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应会同卫生、物价、药监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服务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七十六条 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七十七条 医疗保险基金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营运,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内部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

  第七十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认真编制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年度预算,经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当地政府批准执行。年度终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编制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年度决算,报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第七十九条 参保单位应将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定期向职工公布。如出现迟交、少交、不交医疗保险费的情况,职工有权向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

  第八十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依法核查参保单位与缴纳医疗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

  第八十一条 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参保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定期听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关于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营运、管理及服务工作的报告,加强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 奖 惩



  第八十二条 对在职工医疗保险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

参保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由医疗保险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八十三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医疗保

险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有非法所得的,追回非法所得,并对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

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将职工医疗保险费转入个人医疗帐户、社会统筹基金的;

  (二)工作失职或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三)贪污、挪用医疗保险基金的;

  (四)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

  (五)擅自减、免或者增加参保单位和人员应缴纳医疗保险基金的;

  (六)其他违反职工医疗保险规定的。

  第八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限

期整改,追回已发生的费用,对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取消定点资格:

  (一)诊治、记帐不验证或弄虚作假,将不属于职工医疗保险人员的医疗费列入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

  (二)将不属于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

  (三)利用职权之便搭车开药、串换药品或进行明显不合理检查的;

  (四)按规定应当记帐而收取病人现金的;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