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高潮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9:06:20  浏览:99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高潮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


关于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高潮的紧急通知




(2004)农明字第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立春已过,春季农业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为夺取夏粮丰收和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基础,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今年是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一年。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头一季,抓好了春管,就抓住了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夺取夏粮丰收就能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春播粮食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抓好了春播,就能赢得全年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和扩大春播粮食作物面积,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与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要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总体偏差、部分麦田病虫草害较重和局部地区旱象露头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春管和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早安排、早落实。

  二、狠抓春季田间管理。要迅速组织干部、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做好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等“三查”工作。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麦田管理方案。北方麦区要及早划锄,保温增墒,促进苗情升级转化;南方麦区要清理“三沟”,看苗追肥,除草防病。要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的热潮。

  三、努力扩大春播粮食面积。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关于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及早把面积任务按地区、按作物、按品种做好布局,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及时掌握播种进度,帮助种粮农民,特别是受灾严重地区农民解决种粮的实际困难。

  四、切实搞好服务。各地要加大信息的调度工作力度,及时发布生产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为农民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培训各项增产技术,层层办好样板田、示范方,以点带面,努力使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种粮水平。

  五、做好农资调剂和市场监管。进一步检查春季农业所需的种子、肥料、柴油等物资的安排情况,加强春播种子的调剂,特别是受灾地区的种子要确保落实到位。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化肥、农膜、柴油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强化市场监控,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种子等生产资料流入市场,制止乱涨价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六、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各地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尽量扩大机械作业面积。按照我部已经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机春耕备耕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春管、春耕、春播所需机械的调配、维修、保养工作,提高作业质量,促进春管和春耕春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搞好防灾减灾。春季是旱、寒、风、雹、渍和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各地一定要树立防灾减灾夺丰收的思想,及早制定各种防灾减灾预案,尤其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加强病虫草等灾害的预测预报,要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服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八、强化政策落实。中央1号文件已经发布,当务之急是要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尽快宣传到村、到户,落实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面向基层和农民宣讲中央及地方配套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政策的落实。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对春季粮食生产的领导和指导,明确责任制,建立目标考核。我部决定今年底对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部门和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加工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加工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
有关部门:
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加工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棉花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对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区现有籽棉加工能力已达到3200万担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近几年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必须严格控制新建棉花加工厂,原则上不再上新的籽棉加工项目
。确需新建的,要按照《棉花加工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审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严格执行规定,切实维护我区棉花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稳定,促进我区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加工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严格控制新建棉花加工厂。鉴于目前我区籽棉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现有加工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近几年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各地原则上不准再上新的籽棉加工项目,包括从内地引进旧棉花加工设备。
第二条 确需新上籽棉加工项目由自治区审批。因开垦新棉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确需新上籽棉加工项目,由各县(市)及地州市计委、经贸委、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社按各自职能严格把关,并经当地政府(行署)同意后逐级上报自治区计委,自治区计委与自治区经贸
委、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社联合会审并提出初审意见,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自治区计委审批立项。
对现有棉花加工厂需要扩大加工规模或更新设备的,也按上述程序报自治区审批。
第三条 搞好籽棉加工项目的规划布局。对籽棉加工项目建设各县(市)政府要根据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并按程序报批。农业部门、国营农场、部队农场、劳改劳教农场、乡镇企业等部门的籽棉加工项目,也要纳入当地的规划布局,报批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要提出审查意见。

第四条 申报籽棉加工项目的原则。新上籽棉加工项目要充分考虑现阶段的生产布局和棉花加工能力,原则上现有加工能力能满足当地棉花资源加工的,不予考虑新上项目和扩大现有加工规模;棉花资源量在2500吨(皮棉)以下的,农民交售棉花在15公里以内的,不考虑新上籽
棉加工项目。
第五条 新上籽棉加工项目的具体要求。申报籽棉加工项目,要附加工和检验设备清单。轧花机、打包机等设备必须是国家定点厂生产。具体要求如下:
(一)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国家定点厂生产的先进设备,其中轧花机片数不得小于80片,并有国家的产品合格证,打包机公称压力不得小于2000KN,其他附属设备必须配套。
(二)必须要有足够的收购场地,籽棉、皮棉存放场地。
(三)必须具备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棉花检测设备和有资质的棉花检验人员。
(四)采用电子称和微机收购系统。
(五)符合自治区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
第六条 对籽棉加工项目进行检查。经审批的籽棉加工项目建成后,自治区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凡与所批准的建设内容不相符,自治区将不予确认。
第七条 加强对籽棉加工项目的管理。凡未经自治区立项的籽棉加工项目,技术监督部门不发放棉花加工生产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由当地政府责令立即停建,认真查处。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此项工作。
第八条 生产建设兵团参照本办法执行,由兵团计委商自治区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后,自行审批立项。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2000年11月2日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4月21日通过,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本市公民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和保护。
非本市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或者本市公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参照本条例予以奖励和保护。
第四条 本市奖励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其合法权益。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见义勇为人员。
第五条 新闻宣传部门应当及时宣传见义勇为事迹,报道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活动。
第六条 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民政部门办理,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第七条 市和区、县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见义勇为基金(基金会的基金和见义勇为基金以下统称见义勇为基金)。
见义勇为基金用于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见义勇为伤残人员的资助以及其他费用。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
第八条 区、县民政部门接到组织或者个人关于见义勇为情况的反映或者申请,应当及时组织核实、确认。了解情况的组织和公民应当积极配合核实和确认工作。见义勇为的受益人有责任为见义勇为的确认提供证明。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见义勇为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条 对事迹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由区、县人民政府决定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对事迹特别突出的,经区、县人民政府推荐,由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称号。
对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第十一条 公民对见义勇为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要及时送往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救治。
第十二条 救治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费用,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工作单位暂付;工作单位无力暂付或者无工作单位的,从见义勇为基金中暂付;紧急情况下,由医疗机构垫付。
第十三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下列办法解决:
(一)由加害人依法承担;
(二)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
(三)由所在工作单位提供资助。
依照前款各项规定解决的不足部分或者均不能负担时,从见义勇为基金中支付。
第十四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期间,属于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应当视为正常出勤,所在工作单位不得因此扣减其工资、奖金和降低其福利待遇;属于企业职工的,依照本市有关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工伤津贴;无工作单位的,从区、县见义勇为基金中给予经济
补助。
第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致残的,其伤残等级由有关部门依法评定,伤残待遇依照国家有关因公(工)负伤人员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其抚恤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工)死亡规定办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为革命烈士的,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第十七条 对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其家属没有生活来源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帮助其家庭成员就业等增加收入的措施解决。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家属、致残人员及其家属,在支付住房租金、医疗费、子女上学费用等方面有实际困难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给予经济补助。
第十九条 获得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等优先待遇。
第二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因见义勇为受到打击报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打击报复见义勇为人员的,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负有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实施了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行为的,按照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和保护。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家属是指见义勇为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依靠见义勇为人员生活的十八周岁以下的弟妹、见义勇为人员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见义勇为人员生活的其他亲属。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2000年4月21日